1983年,國家衛生部成立血癥、厥脫、發熱、胃痛、心痛等七個急癥協作組,對中醫急癥予以攻關。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組長單位,承擔血癥急癥協作組的工作。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楊明均教授、主任醫師,任全國急癥血癥協作組組長,并于同年成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證研究室,對上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痔瘡出血等各類出血性疾病進行聯合攻關。上世紀90年代初,以楊明均教授領銜的血證研究室研究團隊獲得諸多研究成果,其中“血寧沖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項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血寧沖劑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血寧沖劑治療痔瘡出血”均獲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對血寧沖劑作劑型改造而研發的中藥III類新藥“一清膠囊”治療火熱出血的各類病證取得良好療效,后期成功轉讓四川康弘制藥并成為單品種銷售上億的品種。同期,楊明均教授團隊帶領下進行的“犀角地黃湯治療肌膚出血(DIC)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等獎,“脾不統血證候特異性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等,“脾不統血動物模型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主要針對的病種就是以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現稱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為臨床及實驗研究病種,是我院血液科最早涉及的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為今后開展血液病門診、建立血液科病房打下堅實基礎。
1995年開始,血證研究室先后開設“血證專病”門診、血液病門診,開展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各類出血性疾病、貧血性疾病的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門診工作。
2010-2013年期間,開始籌建血液內科病房,前期指派5名醫生、10余名護士分批次到國內著名的血液病專病醫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西苑醫院血液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液科進行血液病??婆嘤枌W習。
2013年7月11日,正式建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血液內科病房,由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劉松山教授、主任醫師擔任首任血液內科科主任。建科初期設立了住院床位15張,開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普通血液病,以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淋巴瘤等血液腫瘤性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為診療特色的綜合治療??剖掖参粩抵鹉暝鲩L,從最初的15張,以年均10張床位的規模飛速發展,到2019年住院床位數規模已達60張。
2017年度,參與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中醫血液病學》中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章節制定并任編委。
2018年度,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的制定;以劉松山主任醫師為主要發起人,血液科在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醫療科普專欄《松山醫話》正式刊文近百期宣傳血液病相關知識。
2019年度,參與《血液疾病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與路徑解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章節的制定并任編委;以劉松山主任醫師為主要發起人,血液科全體醫護人員面向全社會進行了血液病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療的科普講座近60期。
2020年度,以劉松山主任醫師為主要講者,血液科醫護人員在四川省電視臺、成都電視臺進行了各類醫療科普講座近500期,以向社會宣傳、推廣中西醫結合診治血液病的醫療科普知識。
通過不斷摸索與發展,血液科始終堅持并發揮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治的特色與優勢,在急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惡性腫瘤性血液病領域,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中醫優勢普通血液病領域,中老年人群、免疫低下人群血液病領域,積累了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診治經驗,對于提高疑難危重血液病的綜合整治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剖以卺t、教、研方面取得了不斷進步,已建成為全省范圍中醫醫院體系中唯一的、開創性的血液病???,為四川省中醫血液診療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血液科發展至今,科室有專業醫師8人。職稱及學位構成如下: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3人,博士1人,碩士7人。全科人員在全國及省內血液專業學會的任職情況如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委會常務委員1人;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常務委員1人,青年委員3人;中國名族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常務理事1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常務委員1人,青年委員1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骨髓增殖性疾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四川省老年醫學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四川省腫瘤學會血液腫瘤分會常務委員1人;四川省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1人;四川省醫學會血液專委會委員1人;四川省醫學會微循環與血液流變學專業委員1人;四川省醫學會血液專委會漿細胞學組委員1人;四川省醫學會血液專委會白血病學組委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