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或晚期階段。心臟就像一個“水泵”,不停地通過動脈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同時接受靜脈從周圍組織臟器輸送回心臟的血液。心臟泵血功能衰退,輸出血量不能滿足身體代謝需要(射血功能下降);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導致身體其他組織淤血腫脹,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心衰表現。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報告顯示,在我國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其中心力衰竭患者890萬。上一次全國性的心衰流行病學調查開展于2000年,當時心衰發病率為0.9%,約有心衰患者400萬人。罹患心衰的患者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增加了400多萬人,人口老齡化、飲食結構不健康以及社會壓力增加都是引起心衰患病率提高的原因。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衰中心醫療總監謝文教授帶領下系統回顧和挖掘,率先提出川派中醫心病學,整理了川派中醫心病學源流,并闡明其內涵,全書共計20萬余字,此書涵蓋了心衰病的中西醫治療內涵以及各川派名家關于心衰病治療的經驗。謝文教授也擔任四川省心腦血管病防治專項行動專家組副組長,任全國唯一的省級中醫藥學會心衰(心力衰竭)專委會主任委員。



我科心力衰竭亞組在謝文教授領導下依托多學科協作,推行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實施以心力衰竭指南為依據的中西醫結合規范化診療和患者長期隨訪管理,提高心衰的整體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總結心力衰竭中西醫治療經驗,為四川省重大疾?。ㄐ牧λソ撸┲嗅t藥防治專項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臨床及科研經驗。心力衰竭亞組依托心力衰竭專病門診、住院心力衰竭病房、心臟監護室(CCU)、介入手術室、床旁心臟彩超室、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室、心臟康復治療室等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和服務。
心力衰竭亞組緊跟心血管現代診治技術發展步伐,現階段能全面開展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微創介入手術范圍包括:(1)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包括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性心動過速、頻發室性早搏等多種復雜心律失常的經導管三維射頻消融術;(2)起搏器的植入治療,包括臨時起搏器、永久起搏器(單腔器、雙腔器、希氏束及左束支起搏器、無導線起搏器)、ICD(植入性自動復律除顫器)、CRT-D(雙室同步起搏器、抗心衰起搏器)、心臟收縮調節器(CCM)等。術后再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進行調理,從而達到“保健養復”和“病后防瘥”的效果。
心力衰竭亞組以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為指導思想,結合謝文教授為首的科室名老中醫多年的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心力衰竭急性期以“溫陽瀉肺”、穩定期以“甘溫扶陽”的中醫治法,對治療心衰?。ㄐ牧λソ撸┬纬闪酥攸c病種的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其中依據心力衰竭進展過程將其分成“前心衰階段(A)、前臨床心衰階段(B)、臨床心衰階段(C)、難治性終末期心衰階段(D)”,中醫學從防病治病角度分為“未病先防,中醫藥早期干預防心衰”、“已病防傳,中醫藥及時干預心衰防進展”、“既病防變,中醫藥積極干預防心衰惡化”、“久病難治,中醫藥扶正固本以帶病延年”4個階段論治,為心力衰竭提供中醫診療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許多危重患者轉危為安,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對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治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剖易鳛閲壹壭乃ブ行?,建立了心衰病種質量管理評估體系,不斷提高心力衰竭的醫療質量和心衰患者出院隨訪率,心衰患者獲得全程規范化、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讓更多的心衰患者重獲“心”生。
在科室特色制劑方面,根據科室中醫名老專家多年經驗,開發了特色膏方、院內制劑和協定處方,院內??浦苿┬乃幒蟿?號、心衰寧合劑2號等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歡迎。
在中醫特色護理方面,我們有舌操(營養心神)、穴位敷貼治療、灸法、中藥足?。ǜ纳扑[、促進血液循環)、耳針、藥枕、藥膳等對心衰?。ㄐ牧λソ撸┑淖o理康復取得良好效果,亦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
在心臟康復方面,我科對不同類型的心臟疾病導致的心力衰竭,制定了多種不同康復訓練計劃,重視非藥物治療對于穩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作用,定期隨訪,科學管理心力衰竭患者,多學科參與、中西醫康復相結合給予心力衰竭患者全面的醫療指導與關懷,安全有效地防控心力衰竭并發癥,預防心血管事件,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中西醫結合治療參與心力衰竭每一個環節,讓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最恰當的治療與護理,是我們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