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心血管疾病的心身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雙心醫學的概念逐漸被醫學界所接受。雙心醫學又稱為心理心臟病學或精神心臟病學,是心身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心理疾患與心臟病的相關性,即研究人的情緒與心血管系統之間的深層聯系,以及控制這些心理疾患對心血管疾病轉歸的影響。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在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名為《中國城市伴精神科病人抑郁、焦慮及抑郁合并焦慮癥狀患病率研究》表明:心血管患者伴發抑郁/焦慮率高,分別為22.8%和70.9%,且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心血管醫生對抑郁/抑郁患者診斷率低,分別為3.7%和24%,對抑郁/焦慮患者治療率更低,均為2.4%。劉梅顏、胡大一教授發表在2008年4月第47卷第4期《中華內科雜志》中 “心血管內科門診患者合并心理問題的現狀分析”一文表明:心內科就診患者40%存在心理障礙,89%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焦慮或抑郁情緒。臨床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經歷急救、介入治療和手術打擊、對疾病預后不知情、對前途迷茫;或者產生精神—心理障礙相關的“心臟病癥狀”;或者患有軀體形式障礙或軀體化癥狀,但無軀體疾病的證據;醫源性的“情緒問題”和心血管疾病與抑郁或焦慮障礙共病率高。抑郁和焦慮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或者抑郁和焦慮可能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并且抑郁和焦慮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預后,加速冠心病進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病殘率和死亡率;同時抑郁和焦慮影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增加死亡的危險。我們心臟內科醫生必須同時處理心臟疾病和精神-心理問題,要“以病人為中心”,強調綜合治療,對患者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干預治療,強調健康的機體和健康的精神-心理狀態的和諧統一,促進雙心疾病患者“心身全面健康”。
雙心疾病的診斷:
使用AHA篩查工具:患者健康問卷(PHQ-9),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從癥狀篩查、量表排除,診斷該類疾病。
治療措施:
1、常見的心理干預措施:
1.1加強衛生常識宣教
科室定期組織患者教育講座,講解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預后,用藥目的,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時間,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及飲食與疾病的關系及正確的膳食方法等,從而使患者對其病情、治療及護理心中有數,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療,增強患者的依從性。
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宣教,囑咐家屬不要把焦慮、抑郁、恐懼、擔憂、緊張等情感隨意表達出來,注意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保持和諧的家庭氛圍,避免家庭內部矛盾對患者產生的消極影響。子女對老年人的嘮叨、啰嗦應耐心傾聽,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并及時與醫師溝通,經常給予老年人關心、照顧和溫暖,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鼓勵病人,定期隨訪,改善睡眠,生活規律,緩解壓力,自我暗示,注意非語言行為。
1.2適度運動,陶冶情操
運動可以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例如科室指導患者練習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等,增強體質,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建議患者培養興趣愛好,比如養花、養魚、繪畫、練習書法等,既可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又可以陶冶情操。
1.3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可以讓人舒緩情緒,減輕負面感,緩解患者雙心疾病癥狀。
1.4藥物治療:選擇藥物治療的原則為:不影響認知和記憶功能;產生肌肉松弛作用,但不引起共濟失調;耐受性良好,不影響心、肝、腎功能,有更高的心血管安全性,適宜長期應用;較少藥物相互作用;價格相對便宜;由于臨床上焦慮和抑郁常共病出現,因此理想的藥物同時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如帕羅西汀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挂钟羲帲?-HT再攝取抑制劑(如百憂解等),抗焦慮、改善睡眠藥(阿普唑侖、安定)
1.5中醫中藥治療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學《黃帝內經》中就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即指心有主司思維、情志、意識等心理活動的功能,這里的“心”包括心臟和心理,有“雙心”之意。中醫中藥治療心血管神經癥顯現出其獨特優勢。
“百病生于氣,止于音”,我們科采用中醫五行音樂療法,根據個體五臟在臟氣上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結合子午流注對應十二時辰養生法,聯合耳針、穴位貼敷、中醫熏洗、穴位按摩,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改善臟腑功能,使五音防病、養身。
我校國醫大師郭子光教授致力于中醫發展戰略研究,在全國率先開掘中醫康復學科領域,提出創立“現代中醫康復學”的框架構想,臨床主張“病證結合”,提出“臨證八步驟”等臨證要訣,極大地豐富了中醫臨床理論??剖覀鞒泄系戎嗅t專家的中醫辨證理論方法,根據患者表現從“心悸、胸痹心痛、不寐、胃痞、汗癥”等辨病辨證論治,與心、肝、脾、腎密切相關,本虛標實,采用補氣理氣、活血化痰等方法,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雙心醫學中西醫結合心血管二科方案,起到很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