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造成患者呼吸功能的下降,通氣、換氣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受損,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呼吸肌受累更加嚴重,長期臥床也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全身肌肉萎縮和功能下降,因此患者痊愈后需進行積極的肺康復訓練。
適用人群范圍
伴有呼吸困難(胸悶)、運動耐力減退(乏力)或肺功能下降等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痊愈的患者,并且無學習認知能力障礙、神志異常、四肢功能活動障。
現代肺康復
現代肺康復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氧療、呼吸支持技術、教育課程、運動療法、肺的物理治療、營養治療等方面的內容。其中運動康復是肺康復的基石和核心,其通過提高肌細胞內線粒體的氧傳遞和氧化功能、增強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度以及加快心肌多重代謝變化等來緩解呼吸困難、降低靜息時的心率以及提高機體對缺血和再灌注損傷的耐受性等。大量研究表明,無論是采用何種運動康復方式,長期規律的運動訓練均可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痊愈的患者呼吸肌的功能及肺適應性,有效提高其運動耐量,改善呼吸困難,延緩疾病進展等??傊?,運動康復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痊愈的患者在緩解呼吸困難、提高運動耐量等方面的效果得到肯定。
1、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能提高患者呼吸肌功能、改善肺組織血液代謝、增加氣體交換率??s唇式呼吸可延緩呼氣的流速,防止氣道過早陷閉,有助于肺泡殘氣的排出,呼氣時間的延長也有利于肺內氣體充分排出體外,增加肺的通氣和換氣。而腹式呼吸能夠增加潮氣量,減少功能殘氣量,提高肺泡通氣量,降低呼吸功耗,緩解呼吸困難癥狀,改善肺換氣功能。
① 縮唇式呼吸患者坐位,上半身稍向前傾,肩部放松,鼻部吸氣,然后把口唇縮成口哨狀將氣體緩慢呼出。吸氣時間與呼氣時間約保持在1:2以上。吸氣時間約為2秒,呼氣時間約為4~6秒,并逐漸延長至8秒。每天3~4次,每次10分鐘。

②腹式呼吸患者半臥位,放松全身肌肉,先平靜呼吸,然后一手輕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用鼻吸氣,在吸氣過程中,腹部手向上抬,胸部手在原處不動,最大限度把腹部鼓起。呼氣時采用縮唇呼吸的方法緩慢呼氣,在呼氣過程中患者腹部手對腹部進行按壓讓腹部縮回,呼吸頻率保持在6~8次/分。每天2次,每次10分鐘。


全身訓練
運動訓練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肺康復計劃的基石,其能增加肌紅蛋白含量和肌肉的體積,還能使毛細血管網增多,提高最大攝氧量,改善氣促癥狀,提高患者活動能力。有關運動訓練研究顯示持續踏車運動及無支撐上肢運動訓練能減輕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美國胸科學會和歐洲呼吸學會的肺康復指南也表明,上肢肌肉訓練可改善疲勞癥狀,下肢肌肉鍛煉對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的作用;故上、下肢肌肉鍛煉宜同時進行訓練。
①上肢運動 舉棒訓練:準備一根重量約2kg左右的直棒,患者坐位,雙手握棒至膝蓋高度,然后舉棒至頭頂后緩慢放下回膝蓋,需注意舉棒時吸氣,放下時呼氣。一組15個,一次3組,每天2~3次。擲球訓練:準備一個重量約2kg左右的圓球,患者站立位,一手握球至肩膀高度,然后緩慢舉至頭頂后拋出,動作時配合吸氣呼氣。一組15個,左右手各2組,每天2~3次。

②下肢運動 床上腳踏車訓練:患者仰臥位,兩手交叉置于腹部,雙膝抬高,小腿與地面平行,左右腳勻速交替做踏車動作,需注意訓練過程中頭頸軀干部要緊貼床面。一組60下,一次2組,每天2~3次。原地踏步:患者站立位,雙側手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有節奏地左右腳踏步,擺手時雙側臂與身體夾角宜在45°左右,抬腳時腳尖離地距離宜在15cm左右。運動時間10分鐘,每天2次。

中醫肺康復
1、呼吸訓練
臨床上應用最多訓練方法當屬呼氣“六字訣”吐納法。它是一種利用唇齒喉舌用力不同的吐氣發聲法,主要通過“噓、呵、呼、呬、吹、嘻”六字發音以牽動不同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來強化人體組織機能,抵抗疾病侵襲,調理臟腑經絡。因六字分別對應五臟六腑,故也可以單獨發音訓練,如“呬字訣”單獨訓練可充實肺氣,充盈衛氣,抵御邪氣的侵襲。既往研究也證實“六字訣”訓練能明顯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減少咳嗽咳痰量,改善運動耐力等。具體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兩手重疊于小腹之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內外勞宮穴(手心、手背二三掌骨間)相對,以下手的魚際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壓在臍下邊沿上,鼻吸氣,口吐氣,吐氣讀字出聲,依次讀出六字:“吹”讀“Chui”、“噓”讀“Xu”、“呵”讀“Ke”、“呼”讀“Hu”、“呬”讀“Si”、“嘻”讀“Xi”。每天2~3次,每次5分鐘。 2、全身訓練
①八段錦該功法特點強調沉靜自然、圓活連貫,松緊結合、循序漸進,形與神和,氣寓其中。研究顯示八段錦能增加肺通氣量,減輕呼吸困難,改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還能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情緒。具體招式:預備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收式。每天1~2次。
②五禽戲是我國東漢名醫華佗總結《莊子》中的“二禽戲(熊經鳥伸)”的經驗后創編了一套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神韻的導引健身術,能加強經脈氣血的運行,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是一種廣而流傳、行之有效的醫療健身運動。研究發現五禽戲能加強呼吸肌群的力量,改善肺通氣和心肺循環功能,延緩呼吸功能衰退,改善呼吸困難癥狀的作用。具體招式: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天1~2次。
3、灸療與穴位敷貼
目前經臨床證實穴位貼敷治療可減少SP-A、SP-D、CRP、IL-6、IL-8水平及癥狀積分、減低炎性反應。能提高T細胞亞群CD3、CD4 水平及體液免疫IgG水平,減少急性發作次數,增強機體免疫力,可降低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功能,維護肺泡-毛細血管屏障,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改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痊愈患者肺功能,增加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灸法治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额惤泩D翼·卷十一·諸證灸法要穴》言:“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陰毒,開郁破滯,助氣回陽,火力若到,功非淺鮮”。灸療具有類似抗原的免疫作用,可激活、調節機體免疫機制,能影響機體免疫機制,包括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能夠提高T 淋巴細胞數,升高CD4、CD8水平;能改善肺活量、補呼氣量等,改善肺通氣功能。
灸療與穴位敷貼:常選尺澤、足三里、內關、膻中、關元、肺俞、定喘等穴位,以溫陽益氣、宣肺固表。
4、中藥辨證施治
中醫藥參與疫病診療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經驗及效用,以及辨證論治的卓越優勢。中醫藥在最初階段便參與救治并貫穿疫情全過程,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治愈率,且顯著降低了死亡率、致殘率,在恢復期亦有著調節免疫、改善預后的重要作用。較單純西醫治療,中醫藥聯合西醫治療可有效縮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核酸轉陰時間,促進肺部炎癥吸收,并能顯著減輕新冠感染患者痊愈后咳嗽、乏力、咳痰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焦慮情緒。